白日文章网 手机版

网红医生不能乱科普丨豫论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09:52:00    

□悦连城


“花椒加一物能治百病”“喝醋软化血管”“拍打肘窝能治疗血栓”,如今,打开社交媒体,一些医生主播面对镜头侃侃而谈,输出各种真假难辨的医疗“知识”,误导大众、制造焦虑、收割流量。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来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但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牟利工具,滥用专业权威为自己背书,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线下引流,直播带货甚至高价开药;还有的通过夸大治疗效果、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敛财牟利。由此可见,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刻不容缓。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勃兴,医疗短视频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健康知识的重要渠道。不少医生选择开通自媒体账号,在线分享医学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医疗博主为了利益逐渐跑偏,假借科普之名,行带货之实,滋生出不少乱象。


整体来看,乱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不懂装懂。炮制这类健康谣言的主体,要么根本不具备医疗从业资格,在镜头面前穿一穿白大褂,读一读东拼西凑的伪科普脚本,本质上是打着养生的旗号擦医疗的边;要么是跨界科普,比如呼吸科医生大谈眼科疾病,皮肤科大夫宣称“看手知癌”,他们虽然拥有正规资质,却跨领域炮制各种“震惊体”小作文。


另一类是懂装不懂。这类主播既有正规的医疗资质,也没有跨界科普,但选择与不良MCN机构合作,或是放大个别治疗方案的风险、或是鼓吹某种治疗手段万无一失,这种利用知识壁垒误导大众的做法,更加隐蔽和危险。


乱象背后,潜藏着一条由流量和资本交织而成的利益链。部分MCN机构通过包装医生、打造人设,以专业壁垒和宣传话术制造信息不对称,再利用算法推荐机制,将编排好的内容精准推送给大众,进而实现直播带货、线下引流等商业目的。


整治健康科普的“流量病”,需要多方共同发力。要筑牢制度防线,规范医务人员网络科普行为。比如,上海市就在全国率先推出《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试行)》,通过划定9类禁止性规定,明确禁止误导性诊疗建议、夸大疗效宣传等行为,为医疗科普内容立规矩、树标准。要压实平台责任,建立内容审核防火墙,对涉及医疗术语、疾病诊断的内容进行专业校验与审查,避免白大褂沦为牟利工具。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可以当网红,但绝不能乱科普。毕竟,在生命面前,任何以流量为筹码的博弈,都是对医学尊严的亵渎和对公众生命的轻慢。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文章
网红医生不能乱科普丨豫论场

□悦连城“花椒加一物能治百病”“喝醋软化血管”“拍打肘窝能治疗血栓”,如今,打开社交媒体,一些医生主播面对镜头侃侃而谈,输出各种真假难辨的医疗“知识”,误导大众、制造焦虑、收割流量。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来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但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

2025-07-09 09:52:00

高温下的劳动者

火热的7月,整座城市犹如巨大的蒸笼,人们纷纷躲进空调房避暑。然而,有这样一群淄博公交维修人,他们不惧“烤”验,坚守在保障公交车正常运行的岗位上,用辛勤的汗水勾勒出一幅幅令人动容的奋斗画卷。在淄博公交车辆维修分公司维护车间,修理工们扛起了公交车二级维护作业及主城区线路抢修的重任。高温季里,他们的工作服

2025-07-08 05:38:00

以赛促学!广东省首届失智老年人照护科普大赛启动

2025年7月4日上午,“中国人寿杯” 广东省首届失智老年人照护科普大赛启动仪式在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五山校区)举行。据介绍,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老年痴呆疾病患者数量持续攀升,对老年人的健康以及生命质量构成严重威胁。2025年1月,国家卫健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的

2025-07-05 12:47:00

时评:铁路新措保畅通 温情服务惠民生

近日,铁路部门在北京西、上海虹桥、广州南等19座车站试点开展“轻装行”服务,为旅客提供“门到站”“站到门”同城行李搬运服务。当旅客可以摆脱沉重行李的束缚,轻松出行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项便民措施的落地,更是铁路部门对旅客出行需求的积极回应。这一服务创新,不仅解放了旅客的双手,更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

2025-07-03 11:13:00

齐视频丨绝了!博山琉璃笔“走俏”

7月1日,记者在淄博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采访时发现,一款独具匠心的“琉璃笔”成为了游客们争相追捧的热门商品。提及淄博文创的标志性作品,博山琉璃无疑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临近,博山的琉璃手造产业正蓄势待发。(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姜涛 通讯员孙建超 张晓涵)

2025-07-02 19: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