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守护:环卫工人筑起绿色防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4:04:00
大象新闻记者 夏萍
清明将至,春意渐浓。在郑州市二七区,人们纷纷踏上祭扫先人、踏青寻春的旅程。然而,在这慎终追远的日子里,一抹抹“橙色身影”始终穿梭于街头巷尾——环卫工人们以岗位为责,用双手守护城市洁净,用行动倡导文明新风,为清明假期筑起一道安全与文明的防线。

清明期间,祭扫活动集中。二七区的环卫工人们提前部署,清晨5点便到岗清扫,延长作业时间,对陵园周边、人流密集区域加大巡查频次。他们手持特制防火工具,及时清理灰烬残渣,扑灭火星隐患。环卫工李大姐说:“这几天我们随身带着灭火水桶,看到未燃尽的纸钱就赶紧处理,不让火星飘散。”
为减少火灾风险、维护环境整洁,环卫工人化身文明劝导员,在街头引导市民集中焚烧、定点祭奠。“现在越来越多人用鲜花代替烧纸,我们的工作压力轻了些,但责任更重了——得让城市既干净又安全。”环卫班长王师傅感慨道。
清明本是阖家祭祖的日子,但许多环卫工人选择留守岗位。他们无法陪伴家人扫墓,却用汗水守护着城市的“清明”。晨光中弯腰清扫的身影、暮色里手持扫帚的坚持,成为节日里最温暖的风景。“市民一句‘辛苦了’就特别暖心,”环卫工笑着说,“环境整洁了,大家祭扫也更安心。”
这个清明,二七区的环卫工人们以扫帚为笔,以街道为卷,书写着责任与温情的篇章。他们的坚守,让传统习俗与城市文明和谐共存;他们的付出,让清明更显“气清景明”。让我们携手践行绿色祭扫,用鲜花寄托哀思,用文明守护平安,共同致敬这些“城市守护者”的无声奉献。
-
-
于千年古港洞见数字未来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新一代数字技术得到蓬勃发展和深度应用,人类社会加速进入数字时代。如何抢抓机遇、全力迎接挑战,构筑起生动的数字社会新图景?600多位来自全球政、企、学界的权威嘉宾共聚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围绕“数字海丝 共迎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分享洞
2025-07-27 09:35:00
-
-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中国方案何以重塑全球数字文明新版图
当泉州六胜塔的千年航标与数字丝路的未来之光隔空对话,当林銮渡的宋元石刻与AI赋能的文旅场景交相辉映,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交响曲正在“世遗之城”奏响。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的启幕,不仅是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致敬,更是中国以数字智慧重构全球文明版图的生动实践。在这场没有围墙的文明对话中,
2025-07-24 17:33:00
-
-
双爆品赋能骑行热!新日合肥30店齐开,三重礼遇引爆全城!
盛夏骑行正当时!新日电动车在合肥放大招啦! 7月10日至20日,“合肥30店齐开 甜心闪耀庐州”活动盛大开启!伴随着欢腾的锣鼓舞狮与隆重的剪彩仪式,新日合肥龙泉路旗舰店等30家新店正式盛大开门迎客!最新爆品梦想6惊艳亮相,彰显其领跑旺季、决胜终端的坚定决心!这不仅是新店开业的庆典,更是一场为大家量身
2025-07-15 18:14:00
-
-
专访|全球文明倡议为人类文明未来照亮方向——访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政治局委员穆罕默德·阿卢什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专访|全球文明倡议为人类文明未来照亮方向——访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政治局委员穆罕默德·阿卢什新华社记者赵伟宏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10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政治局委员穆罕默德·阿卢什在会议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文明倡议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性
2025-07-13 10:26:00
-
-
2025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启动 谌贻琴宣布启动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 7月10日,“少年儿童心向党 牵手护航伴成长”2025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在京启动。国务委员、全国妇联主席谌贻琴出席并宣布活动启动。谌贻琴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领广大少年儿童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2025-07-10 20:21:00
热门文章
- Ne Zha and Ao Bing 'team up' for 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rap on closing early warning gap
- 红叶李进入盛开期,俯瞰济南西城 “花漾大道”| AI播泉城
- 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全省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 2024年宁夏商标注册12721件
- 辽宁:遥感影像共享节省近5.8亿元财政资金
- “熊孩子”丢湿巾砸中私家车!家长赔偿赔7000元
- 蹊跷借款金额引出假官司
- “我们与中国发展同频共振,和中国创新共生共进”
- “环保哨兵”何以沦为“污染帮凶”?全省首例!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造假3名主管获刑
- 海南今年为10万人免费接种乙肝疫苗 部分市县已启动摸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