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 探寻书坊乡的千年文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5:29:00
央广网南平4月23日消息(记者罗晓英)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这片被誉为“图书之府、建本之乡”的土地上,千年墨香依旧袅袅升腾,建本文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近日,记者走进建本文化的发源地——建阳区书坊乡,踏上了一场探寻千年文脉的旅程。
千年传承,建本技艺历久弥新
书坊乡,一个名字中就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其雕版印刷技艺已传承千年。这项技艺不仅是中国古代印刷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建阳文化的瑰宝。走进书坊乡,仿佛穿越回了那个书香四溢的年代,每一块雕版、每一滴松烟墨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雕刻好的建本(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 摄)
“图文并茂是建本最基本的特征,历代建本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正文中加插图,主要特征是上图下文,以图辅文。”南平市级建本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行忠向记者介绍道:“这种独特的排版方式,不仅让书籍更加生动有趣,也展现了建本匠人们高超的艺术造诣。”
建本印刷所使用的松烟墨,更是书坊乡的一大特色。这里森林茂密,松树资源丰富,为松烟墨的制作提供了优质原料。“松烟墨色泽黑亮、质地细腻,适合用于建本印刷,印出的文字清晰醒目,历经岁月也不易褪色。而雕版木材则多取材于书坊山野间生长的野梨木,其木质纤维细腻、硬度适中、柔韧性好,是刻印的绝佳材料。”黄行忠如是说。

黄行忠向记者介绍建本(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 摄)
深厚底蕴,建本文化根基稳固
书坊乡之所以能够成为建本文化的发源地,离不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着悠久的刻书历史,书坊先人“以刀作锄,以版为田”,刻书堂号多达380多家,书刻内容广泛涉及经史子集、医学书籍以及戏剧、小说等通俗读物。余仁仲、熊大木、刘龙田、余象斗等刻书家为建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千年的文化传承,使得建本文化拥有了独一无二的优势。这种历史沉淀不仅为建本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让建本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书坊乡还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地处武夷山南麓的书坊乡,风景秀丽,竹木资源丰富。这里盛产的梨木易于雕刻且不易损坏,是刻印的绝佳材料。同时,当地还拥有充足的造纸原料,为建本的制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黄行忠(左)指导游客体验雕版印刷(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 摄)
此外,书坊乡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康宁古街、楠木厅等古建筑与建本文化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旅游线路。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参观古建筑、感受历史文化氛围,还能亲身体验建本雕版印刷技艺的魅力。
守正创新,建本文化再出发
在新时代背景下,建阳区坚持守正创新,让建本文化重新焕发光彩。2005年,“建本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阳区也着力打造“建本文化”特色名片,保护传承雕版印刷技艺,树立建本文化品牌。
为了推动建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建阳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加强了对建本雕版印刷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培养了一批批技艺精湛的传承人;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本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点,推动建本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建本文化展览馆展出的建本作品(央广网发 李姗姗 摄)
如今,建本文化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无论是精美的建本图书、独特的建本文创产品,还是丰富多彩的建本文化活动,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千年墨香,建本流芳。在南平市建阳区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建本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
-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草香里的黄河印记
杜梦菲还记得那年暮春,我在淄博的老街上闲逛。青石板路两旁,老字号的店铺鳞次栉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槐花香。就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位老奶奶摆着个小竹筐,里面卧着几只草编兔子。那兔子身穿花布裙,手垮小菜蓝,耳朵尖上还透着点嫩黄,像是刚从电视里的动画片中蹦出来的。我蹲下身,指尖小心翼翼拾起,心中涌起一阵
2025-07-28 11:14:00
-
-
“想听西藏故事?跟我们走”
人民网拉萨7月23日电(记者吴雨仁、郝洁、次仁罗布)7月23日上午,由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地方主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齐聚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才纳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正式启动2025“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幸福美丽西藏”网络主题活动。开场舞《扎西雪巴》。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
2025-07-23 17:37:00
-
-
云浮市防风Ⅳ级应急响应已提升为防风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记者从云浮市应急管理局获悉,台风“韦帕”强度逐渐加强,并以20公里的时速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将于20日下午至夜间以台风或强台风级(12~14级)在深圳到湛江一带沿海登陆。预测20日傍晚~21日凌晨台风中心距离云浮市最近。受其影响,20~21日云浮市有暴雨到大暴雨和8到10级阵风,部分江河将出现超过警戒
2025-07-19 23:05:00
-
-
西夏陵,申遗成功是新的起点
原标题:持续推进保护传承与展示利用西夏陵,申遗成功是新的起点(文化中国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游客在西夏陵博物馆参观文物西夏灰陶鸱吻。西夏鎏金铜牛。西夏荔枝纹金牌饰。西夏陵1号陵和2号陵俯瞰。袁宏彦摄(影像中国)资料来源:国家文物局工作人员利用西夏陵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对陵区进行监测。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摄
2025-07-17 08:26:00
-
-
古韵焕新光:西邮学子数字赋能蒲城杆火,千年非遗探路云端传承
2025年7月12日,西安邮电大学“古韵新生——大学生非遗茶艺数字化”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王慧的带领下,深入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龙腾烟花爆竹制造有限公司,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蒲城杆火技艺,展开了一场富有深度的调研与数字化探索实践。此行旨在利用数字技术为古老的非遗注入新活力,探寻其
2025-07-15 16:03:00
热门文章
- Ne Zha and Ao Bing 'team up' for 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rap on closing early warning gap
- 红叶李进入盛开期,俯瞰济南西城 “花漾大道”| AI播泉城
- 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全省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 2024年宁夏商标注册12721件
- 辽宁:遥感影像共享节省近5.8亿元财政资金
- “熊孩子”丢湿巾砸中私家车!家长赔偿赔7000元
- 蹊跷借款金额引出假官司
- “我们与中国发展同频共振,和中国创新共生共进”
- “环保哨兵”何以沦为“污染帮凶”?全省首例!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造假3名主管获刑
- 海南今年为10万人免费接种乙肝疫苗 部分市县已启动摸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