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画卷 万物竞生 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0:00:00

黑龙江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

丹顶鹤振翅翱翔。

东方白鹳。

红外相机拍到的东北虎“完达山1号”。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文/本报记者 吴玉玺 摄/本报记者 吴玉玺 张澍
在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人工巢里,经过东方白鹳的精心孵化,小鹳们即将破壳而出;在黑龙江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只棕熊悠然地安家落户,母熊时常带着小熊们在林间漫步;在黑龙江乌裕尔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归的丹顶鹤安然地在芦苇荡里栖息,时而驻足而立,时而翱翔天际……当绿色遍染了黑土地,一派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便开始生动上演。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肩负起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政治责任,在推动绿色龙江建设中,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决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如今的龙江大地,山川锦绣,鸟飞鱼跃,万物生长竞自由。
全国首批国家公园
逐步形成稳定的东北虎豹繁殖扩散的生态廊道
2021年4月,一声虎啸在密山市临湖村响起,打破了村庄往日的宁静。村民们发现,这是老虎进村了。当晚,老虎被救助队麻醉并捕获。
后来村民们才知道,这是一只2岁~3岁的雄性东北虎,由于出现在完达山区域,因此被命名为“完达山1号”。一个月后,“完达山1号”在穆棱市放归,这是我国首次成功救护并放归野生东北虎。
监测定位显示,放归后的“完达山1号”很快进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并长期在国家公园附近来回游荡。一时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进入了大众视野。
2021年10月12日,在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宣布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横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是我国境内规模最大且唯一具有繁殖家族的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种群的定居和繁育区域。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黑龙江片区)总面积为4508平方公里,涉及牡丹江市东宁、穆棱、宁安3个县(市)的9个乡镇。
近年来,我省常态化开展清山清套和打击偷盗猎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提升东北虎、东北豹栖息地质量,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强化监督管理,东北虎、东北豹数量明显增多,黑龙江片区累计监测东北虎12只、东北豹47只,逐步形成了稳定的东北虎豹繁殖扩散的生态廊道。
2024年5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与牡丹江市政府、龙江森工集团签署了《协同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合作协议》,按照“央地共建、多方参与”原则,实行主体明确、责任清晰、相互配合的协同管理机制,共同谋划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2025年4月,协同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黑龙江片区)建设工作2025年第一次会议召开,提出要全力推动管护中心建设,完善天空地监测系统建设,进一步强化人虎冲突预警,统筹防控人与野生动物冲突风险。
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构建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4月,在“中国东方白鹳之乡”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招98号人工巢”上的东方白鹳成功产下鸟蛋,大约30天就孵化出鹳宝宝。
自1993年开始,保护区逐步探索开展东方白鹳人工筑巢招引工作。针对东方白鹳喜欢在高大乔木上筑巢繁殖的生态学特性,保护区开始在岛状林中选择适宜的树木进行筑巢招引。
随着保护区的筑巢招引工作不断深入,东方白鹳数量逐年递增,截至2024年末,保护区已经成功招引了954对东方白鹳在这里栖息繁殖,并且成功繁育幼鸟2667只。
今年,保护区对人工筑巢进行了新的尝试,工作人员介绍:“部分东方白鹳选择在电线杆上筑巢,我们经过与电力部门沟通,对两处输电线路上的天然巢进行试验性改造,打造了能够与输电线路完全分离的铁质人工招引巢架,并安装了绝缘和避雷装置,确保东方白鹳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栖息繁殖。”
据统计,保护区为全球东方白鹳物种保护贡献了近四分之一的种群数量,使得东方白鹳在全球种群由原来的不足3000只恢复到现在的超过1万只。2022年,保护区的东方白鹳保护工作入选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东方白鹳的故事,是我省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一个缩影。现在,我省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3种。
2023年,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多部门印发《黑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提出要深入推进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预计到2030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将达到95%以上。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吴殿峰表示:“我省将优化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持续推进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保护空间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重要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旗舰物种、极小种群和重要生物遗传资源及其栖息地保护水平。”
“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
整改破坏生态问题守好野生动植物家园
为了守护好野生动植物的家园,我省多年来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
吴殿峰介绍:“2024年开始,我们将监督范围从自然保护地扩大到生态保护红线,依法加大对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存在的生态破坏问题监督和查处力度,促进问题彻底解决,全力做好我省重要生态空间监督管理工作。”
据了解,“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重点聚焦非法排放废水、废气,倾倒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建设排污口等破坏生态环境活动以及毁林、毁草、毁湿、筑坝、挤占自然岸线等破坏自然资源活动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些行为都危及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最终影响到生物多样性,我们组织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全面开展自查,逐一排查核实各类问题线索,并制定整改方案,限期完成问题整改,确保对生态破坏问题做到能发现、早发现,并督促整改落实。”吴殿峰说。
此外,在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期间,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成立强化监督省级督导核查组,前往各地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省级督导核查工作,督导推进问题整改到位。
“我们将持续优化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监控发现-移交查处-督促整改-移送上报’的生态破坏问题处置机制,促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和监督责任落实落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夯实基础。”吴殿峰说。
-
-
建设「高品质滨江城市社区」!赣州赣县区储潭镇未来规划出炉
储潭镇位赣县西北部,毗邻赣江,位居大赣州二环线内,水陆交通便利,距赣县区主城18公里,距赣州市区10公里。是千里赣江东岸一个有着悠久宗教文化和繁华乡村经济的历史名镇。素有“有村以有庙,无庵不储潭”之说及“江南水乡”之美誉。近日,官方发布了关于《赣县区储潭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暨储潭单元详细规划》公示和听
2025-08-19 17:53:00
-
-
大型纪录片《西拉沐沦》央视开播 全景展现北疆生态画卷
由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中央新影集团北京科影发现纪实传媒指导,赤峰市委宣传部、赤峰市融媒体中心出品的四集大型生态纪录片《西拉沐沦》,将于8月16日到8月19日19:22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CCTV-9)正式开播。该片历时3年半精心创作,以宏阔视角展现我国北疆壮丽山河与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2025-08-16 09:49:00
-
-
大疆Osmo 360,全景影像的重新解题
旗舰画质、极致便携与生态协同,被大疆第一次放进同一台全景相机里。继无人机、手持影像之后,大疆将业务触角延伸到全景影像。7月31日,大疆首款拥有1英寸全景影像、支持原生8K50帧旗舰画质的全景相机Osmo 360正式亮相。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新品试水,而是户外影像矩阵的自然补全:专项设计传感器、大规模生态
2025-08-13 14:09:00
-
-
南昌市大力推进江豚保护工作,良性生态循环正在形成
渔民变身“护豚员” “天使家园”水净鱼欢江豚跃出水面 清晨,在扬子洲镇渔业村赣江江湾一段长约2公里、宽约200米的水域,几道灰黑色的身影轻盈跃出水面,划出优美弧线,溅起晶莹水花——那是被称作“微笑天使”的江豚在追逐嬉戏。据了解,这片水域已吸引15头江豚安家落户,“江豚湾”的美名不胫而走。 江畔晨
2025-07-16 15:21:00
-
-
一批产业项目签约落地
昨日,在2025中国移动产业投资生态合作大会期间,一系列配套活动如期举行。成都多地迎来产业上中下游的多个项目签约落地。在“芯动未来·智创双行”双流区产业对接专场活动上,60余家集成电路、光通讯、大数据等中国移动生态链企业参会。活动现场,双流区与贝瑞光电、中光芯创等移动生态链关联企业签订项目投资合作协
2025-07-10 08:30:00
热门文章
- Ne Zha and Ao Bing 'team up' for 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rap on closing early warning gap
- 红叶李进入盛开期,俯瞰济南西城 “花漾大道”| AI播泉城
- 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全省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 2024年宁夏商标注册12721件
- 辽宁:遥感影像共享节省近5.8亿元财政资金
- “熊孩子”丢湿巾砸中私家车!家长赔偿赔7000元
- 蹊跷借款金额引出假官司
- “我们与中国发展同频共振,和中国创新共生共进”
- “环保哨兵”何以沦为“污染帮凶”?全省首例!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造假3名主管获刑
- 海南今年为10万人免费接种乙肝疫苗 部分市县已启动摸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