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文章网 手机版

数读中国航天发展成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0:07:00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试验二十七号卫星01星—06星的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即将发射升空。 王增何摄(新华社发)

嫦娥六号着陆器全景相机拍摄的月球背面影像图。 国家航天局供图(新华社发)

神舟十九号乘组航天员蔡旭哲在空间站组合体舱外工作的画面。 新华社记者 李明刚摄

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从太空遨游返回的祁门红茶茶籽萌芽出土。 程启群摄(影像中国)

山东省青岛莱西市田间,运用北斗导航的植保无人机、长臂喷雾机在对小麦进行管护。 张进刚摄(人民视觉)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摄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570次

今年4月1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二十七号卫星01星—06星发射升空。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70次飞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第一个100次发射用时37年,第五个100次发射仅用时2年,刷新中国航天新纪录。

嫦娥六号带回月球背面样品1935.3克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回到地面,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成功带回1935.3克月球背面样品。我国科学家通过对这些月球样品的分析研究,填补了人类多项认知空白。

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新纪录9小时

神舟二十号是载人航天工程第三十五次飞行任务,即将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2024年12月17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第一次出舱活动时长达到9小时,创造了单次出舱活动时长的世界纪录。

中国空间站在轨实施科学与应用项目200余项

中国空间站目前已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截至目前,已在轨实施20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近2吨科学与应用物资,下行实验样品百余种,取得了多项开创性成果。

北斗三号全球定位精度4至5米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完整的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近几年应用实测确认,北斗三号系统在全球定位精度可达4至5米,在全国范围内可提供实时米级、亚米级精准定位服务。

研制发射空间科学卫星10余颗

我国初步建成了空间科学卫星系列体系。中国科学院牵头研制发射了“悟空”“实践十号”“墨子号”“慧眼”“太极一号”“怀柔一号”“夸父一号”“天关”等10余颗空间科学卫星,中国与欧洲全方位深度合作的“微笑”卫星即将发射。国家民用航天领域也成功实施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卫星和“张衡一号”“羲和号”等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发射,支持了相关空间科学研究。

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潜力超万亿元

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迈向应用牵引、市场主导的新阶段,释放出了超万亿元的市场规模潜力。商业航天不仅拉动航天科技整体进步,也服务于经济社会和百姓生活。

相关文章
恒瑞医药:与GSK签署合作、选择权和许可协议

7月28日,恒瑞医药(600276)公告称,公司与GlaxoSmithKl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No. 3) Limited 和GlaxoSmithKl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No. 4) Limited公司(以下统称“GSK”)达成协议

2025-07-28 10:30:00

海报丨从一组海报看流动中国彰显经济发展活力

来源:新华社摄影:连漪 杨青 杜鹏辉 王光辉 俞方平海报:孟丽静策划:吴蓉 周大庆 郑悦

2025-07-27 09:23:00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中国方案何以重塑全球数字文明新版图

当泉州六胜塔的千年航标与数字丝路的未来之光隔空对话,当林銮渡的宋元石刻与AI赋能的文旅场景交相辉映,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交响曲正在“世遗之城”奏响。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的启幕,不仅是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致敬,更是中国以数字智慧重构全球文明版图的生动实践。在这场没有围墙的文明对话中,

2025-07-24 17:33:00

倒计时50天!2025年服贸会全力打造“中国服务”闪亮名片

北京商报讯(记者 徐慧)7月22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迎来倒计时50天。北京市国际服务贸易事务中心和首都会展集团介绍了今年服贸会的特色亮点和最新的筹备进展情况。首次固化时间地点,突出首钢园独特优势。从本届起,服贸会开启“固定模式”,每年9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三准时开

2025-07-22 10:52:00

专家:纪念抗战胜利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牢记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21日电 (记者 谢雁冰)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王均伟21日在北京表示,我们今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牢记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当天,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交流会,邀请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

2025-07-21 2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