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文章网 手机版

“生物界孙悟空”首上太空!山东高校团队主持开展国内首次涡虫空间再生实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03:00:00    

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在此前举行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介绍,本次任务将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3项生命科学实验,其中:

涡虫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涡虫空间再生实验是国内首次开展,本项目将从个体水平进一步认识再生基本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人类空间损伤等健康问题。

涡虫,被科学家称为“生物界孙悟空”。

这种仅有指甲盖儿大小的生物,把它切成两半,短短7到10天,两段残缺的身体竟能各自长出完整的脑袋和尾巴;哪怕切碎成无数小块,每一块都像拥有 “复活技能”般,拼出全新的个体!更惊人的是,这种“切片大师”的生命历程已经超过5.2亿年,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

中国空间站为何要不远万里,邀请这些“小不点儿”奔赴太空?它们即将开展的太空实验,又能为人类的医学研究带来哪些革命性的突破?

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青年教师甄辉介绍,这一次上中国空间站的涡虫,是经过无性繁殖的东亚三角涡虫

涡虫是一种拥有强大再生能力的扁形动物,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动物实验材料之一。涡虫的组织修复能力十分惊人,即使断成两截后,两边仍可再生出新的肌肉、皮肤、肠道,甚至完整的大脑,而且这种再生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研究涡虫对研究人类细胞克服老化、延缓衰老等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教授赵博生介绍,涡虫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切掉它的哪一部分,大概7-10天就能再生出来。是什么在调控着这些干细胞的增殖,使之又分化成各种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细胞?这些都是不清楚的。涡虫和哺乳类动物有非常多的相似性,我们想通过对它的研究,在人类相关疾病的克服等方面得到一些帮助。

赵博生介绍,在中国空间站进行涡虫实验,想要通过研究空间环境对涡虫再生过程的发生以及生理形态的影响,来探寻太空复合环境影响修复再生的可能分子机制,以更好理解太空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为未来太空医学的发展以及研究人类细胞老化和创伤修复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空间站有一个特殊的复合环境,一是失重,二是辐射。在这样的复合条件下,涡虫的再生过程会不会发生变化?假设,它上去以后某些基因发生改变,能够促使它快速地再生,那么这个原因是什么?这也是我们很想知道的问题。”

科研人员专门为涡虫制作了一个带有芯片的实验盒,装载好芯片后,封入48段涡虫,装入恒温箱里,交给载人飞船随航天员一起上行。入轨之后,由航天员将涡虫芯片实验盒从恒温箱中取出,装载到生命生态柜的小型生物通用培养模块中,加电启动实验。通过地面指令,完成样品图像采集、自动换液和样品固定,并及时下传数据。与此同时,地面也设置了与空间站实验模块完全相同的模块,同步开展对照实验,以期能加强了解空间复合环境影响再生的基本机制。

赵博生介绍,一、三、五天属于涡虫再生的关键时期,所以设计了三个模块,每个模块里面有16段涡虫。在轨实验结束后,将由航天员将涡虫芯片实验盒从小型通用生物培养模块中拆出,放入手套箱,取下涡虫芯片,等航天员下行时带回地面。科研人员通过组学分析,就能获得空间复合环境与地面对比实验下涡虫再生过程中关键时段的差异基因图谱。主要是找差异,地球上的再生和在空间站里的再生,区别在什么地方。

(来源:央视新闻)

相关文章
中国空间站第八批科学实验样品顺利返回

记者5月1日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获悉,中国空间站第八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4月30日随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地球。据介绍,本次返回的科学实验样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等领域的25项实验项目,总重量约37.25公斤。其中,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已运抵北京并交付科学家,材料类等科

2025-05-01 11:43:00

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欢迎回家!

北京时间4月30日13时08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14时02分在经历6个月“太空出差”后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至此,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之旅圆满结束,航天员蔡旭哲重返“天宫”的圆梦征程完美收官,成为目前

2025-04-30 15:04:00

神十九飞船已撤离空间站,计划于今日中午返回东风着陆场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4月30日4时,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计划当天中午返回东风着陆场。分离前,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在地面人员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设置、实验数据整理下传、留轨物资清理转运等撤离前各项工作,与神舟二十号乘组完成了工作交接和在轨工

2025-04-30 07:18:00

万有引力申请头戴式显示设备相关专利,实现对外显示屏图像混叠

金融界2025年4月2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万有引力(宁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对外显示系统、头戴式显示设备、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的专利,公开号 CN119888136A,申请日期为2023年10月。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对外显示系统、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2025-04-29 09:05:00

纪录电影《中国有戏:天幕计划》启动,有望太空播放

在4月23日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航天日”论坛上,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张金庭宣布:“有戏号”卫星拟定于2025年底发射升空。与此同时,正式启动制作纪录电影《中国有戏:天幕计划》。“有戏号”卫星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使命,它的命名源于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与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打造的自有文化IP——“中国有

2025-04-28 1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