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欢歌|桑围山下蚕丝网 千丝万缕忆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17:25:00
文 | 陈婷
20世纪60年代,中国处于“三线”备战建设时期,地方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南海丝厂建于1966年。上世纪 70 年代是南海丝厂鼎盛时期,当时,珠三角地区遍布桑基鱼塘,村民种桑养蚕热情高涨,桑茂蚕多鱼肥,蚕桑业的发达助力了丝织产业的发展,南海丝厂也因此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南海之畔,丝厂屹立。蚕茧由国家统购统销,所产的丝统一由省丝绸公司采购后出口,当时其机器设备和生产规模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年产量超 200 吨,工人近千人。1988 到 1990 年,由于原材料严重缺失,丝厂曾一度关闭停产。1991 年复工后,珠三角的种桑养蚕业逐渐往粤北、粤西地区转移,原材料和运输成本增加,再加上人工成本压力,众多丝织厂纷纷转型,南海丝厂成为珠三角仅剩的一家丝厂。2005 年后,随着国际市场丝价提升,南海丝厂发展有所起色。
南海丝厂是广东省目前唯一保留着完整缫丝工艺的老工厂,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与珠三角地区悠久的蚕桑丝织业发展密切相关。
据史料记载,北宋期间南海县修筑了“桑园围”,当时珠江三角洲的蚕桑生产已非常发达。明代佛山成为广东最大的丝织业中心,清代道光年间最为鼎盛,佛山以西樵的丝织业最具规模,在清代已经形成了产、供、销为一体的生产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广东省著名的蚕桑之乡、丝绸重镇。
我家的老邻居——彩姨,曾是南海丝厂的一名老工人,小时候,我最爱搬张小矮凳跑去她家,听她讲述她自己以及丝厂里的故事: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业发展急需劳动力,国家积极动员农民参与工业生产。彩姨家世代以种地养蚕为生,一次机缘巧合下和同村的姐妹看了一眼大榕树下粘贴的南海丝厂招工告示,就回家与父母商量。当时彩姨家里子女众多,靠天吃饭的农民们大多数生活都很困难,她看着因常年劳作,身躯略显佝偻的父亲,小声胆怯地说:“爸,家里弟妹还小,我不去工厂,在家里帮忙。”彩姨的父亲思量了一会儿,弯腰坐在矮竹椅上,慢慢搓着粗糙且布满老茧的双手,缓慢地对她说:“囡囡,我们没有什么文化,不懂就问,要做就一定得做好喽。”就这一句话,彩姨去招聘丝厂女工的事就算是定下来了。讲到这儿的时候,我看到彩姨的眼里闪着泪光,彩姨说:“这个决定改变了我的一生。”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许多像彩姨一样的年轻人成为了第一批从农民转为工人,这些农民们放下了手中的农具,穿上了统一的工作服,开始了全新的工作生涯。这让他们获得了稳定的收入,也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自豪,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希望走进了南海丝厂。
进入丝厂后,他们面临着从农业生产到工业劳动的巨大转变,缫丝工艺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个挑战,需要从头学起。在老厂房里,他们跟着师傅们认真学习选茧、煮茧、缫丝、复摇等各个工序,有时她和同事们会在缫丝的过程中遇到丝线断裂、质量不达标等情况,彩姨她们就会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不断改进自己的操作方法,手指都磨破了皮,沾水就痛……但一想到自己的失误会影响整条流水线的滞怠、组员每月的工资、奖金,就会咬咬牙继续干。因为每间厂房门口都有一块很大的“公报栏”,上面分别用粉笔记录着当月各小组完成情况以及奖金分配:台时-缫折-偏差-等级-平均分-名次……一目了然,这既是表扬栏,也是鞭策栏,时刻让大家团结起来共同进步。尽管工作辛苦,但大家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下班后,大家还会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彩姨说,当时大伙儿个个比拼劲儿,对新知识的渴望虚心求教,不怕吃苦,努力学习和适应着。他们以厂为家,对工厂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大家的努力和付出,使得南海丝厂逐渐走上正轨,生产出的蚕丝质量上乘,为当时的丝绸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彩姨一直在缫丝车间工作,她笑称自己是第一批南海“织女”。还有许多像彩姨一样的女工,在南海丝厂最鼎盛的时候,曾有上千名女工在这里辛勤工作,她们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缫丝事业。这些女工们每天在车间里忙碌而有序的工作:她们坐在选茧机前,眼疾手快、熟练地挑选出优质的蚕茧;煮茧车间里,煮茧机不停地运转,散发着蚕茧特有的味道,她们不畏高温,细心操作;缫丝机前,她们熟练地操控着缫丝机让洁白的蚕丝从蚕茧中抽出,将蚕茧的丝合并、抽丝,然后卷绕在小䈅上,制成生丝;复摇车间里,她们有的仍保留着用牙齿咬断蚕丝的传统习惯,也有的用复摇区的机器则把缫丝时卷绕在小䈅上的生丝重新卷绕在大䈅上,并进行烘干等后续处理。从选茧、煮茧、缫丝到复摇、检测、打包入仓等各个工序,都认真对待。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但这些老丝厂的历史痕迹和传统工艺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如今的南海丝厂已成为广东省与佛山市两级科普教育基地,也是佛山市级缫丝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开设了多个非遗研学课程,让学员们学习传统缫丝工艺,复原珠三角最古老的纺纱织布工艺,了解珠三角蚕桑丝织产业发展与桑基鱼塘的历史,还可以亲手体验织布等过程,让人们了解过去的丝织产业和工艺,成为了集文化传承、传统缫丝工艺展现、蚕桑丝织体验、蚕桑博物馆、亲子教育、学生研学、文化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现代研学旅游教育基地,也为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彩姨的好姐妹芬姨今年已年近55岁,她没有选择退休,依旧在南海丝厂奉献她的光和热。她20岁时就来到丝厂上班,一直在缫丝车间工作。20多年的“织女”工作,使她对缫丝的所有流程都了如指掌,还学会了用清代的缫丝机缫丝,并能够将这门技艺展示给游客,成为了文化旅游与科普教育的老师。她感慨地说,过去“织女”们的工作主要是生产,如今她们都成了蚕桑缫丝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与展示者。尽管时代变迁,如今只剩下上百名“织女”仍在坚守着缫丝产业,但她们的坚持和付出依然令人敬佩。
听了彩姨和芬姨讲述的故事,我深深感受到“南海丝厂”从建厂的那一刻起,无数的梦想与汗水在这里交织,无数的希望与坚持在这里绽放,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丝绸文化的传承者。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怀着对那段历史的好奇与敬意,踏上了探访南海丝厂的旅程。
当我踏入丝厂的大门,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眼前的建筑虽然略显陈旧,但却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韵味,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厂房的墙壁上爬满了青苔,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我走进了缫丝车间。车间里摆放着一排排古老的缫丝机,它们曾经是工人们辛勤劳作的伙伴。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丝线在他们手中飞舞,如同灵动的音符。
一位年长的师傅看到我好奇的目光,走过来为我讲解起缫丝的工艺流程。从蚕茧的挑选到煮茧、缫丝、复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操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师傅说,当年的工人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勤劳的双手,生产出了一匹匹优质的丝绸,让南海丝厂的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
在车间的角落里,我发现了一个装满蚕茧的箩筐。蚕茧洁白如雪,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师傅拿起一个蚕茧,轻轻剥开,露出了里面晶莹剔透的蚕丝。他告诉我,这些蚕茧都是附近农户精心养殖的,每一个蚕茧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
离开缫丝车间,我来到了织绸车间。这里的织机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仿佛在演奏着一曲激昂的乐章。女工们坐在织机前,全神贯注地织着绸布。她们的双手在经线和纬线之间穿梭,动作娴熟而优雅。我不禁想起了彩姨曾说过的话:“丝绸是中国的瑰宝,我们要用最好的工艺和最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它。”
在丝厂的陈列馆里,我看到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一件件精美的丝绸制品。从传统的旗袍到现代的丝巾,每一件都展现了南海丝厂的工艺水平和创新精神。在这些展品中,我仿佛看到了南海丝厂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荣耀。
走出陈列馆,我来到了丝厂的院子里。这里种满了桑树,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桑树是蚕宝宝的食物来源,也是丝绸产业的重要基础。望着这片桑树,我不禁感慨万分,正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南海丝厂的辉煌。
夕阳西下,我告别了南海丝厂。在回去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南海丝厂不仅仅是一座工厂,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和传承。那些曾经在丝厂工作过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书写了南海丝厂的传奇篇章。
如今,南海丝厂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桑蚕业的辉煌,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沉淀了特定历史背景下几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成为真实而弥足珍贵的文化记忆。虽然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模样,但它所留下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南海丝厂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
劳动欢歌|桑围山下蚕丝网 千丝万缕忆发展
文 | 陈婷20世纪60年代,中国处于“三线”备战建设时期,地方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南海丝厂建于1966年。上世纪 70 年代是南海丝厂鼎盛时期,当时,珠三角地区遍布桑基鱼塘,村民种桑养蚕热情高涨,桑茂蚕多鱼肥,蚕桑业的发达助力了丝织产业的发展,南海丝厂也因此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南海之畔,丝厂屹立。蚕
2025-04-30 17:25:00
-
-
遂宁市2025年碘缺乏病监测和寄生虫病防治培训会召开
4月28日,遂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了全市碘缺乏病监测和寄生虫病防治培训会。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各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的地方病、寄生虫病工作负责人、业务骨干等共计30余人参加培训。会上,市疾控中心总支委员梁爱兵对2024年度碘缺乏病防治及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
2025-04-30 15:21:00
-
-
铜山城管:“童分类” 引领环保新风尚
【来源:徐州市城市管理局_工作动态】春风拂面绿意浓,环保教育正当时。近日,铜山区城管局联合铜山区实验小学,在天赋广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彰显了 “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的坚定决心。活动现场,宣传人员分成多个小组,以亲切的态度迎接每一位孩子。他们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们详细
2025-04-30 04:17:00
-
-
从“有为镇长”到“赌债囚徒”!赌注从几千飙升至单注50万,他输光了人生一副“好牌”
从“有为干部”到“赌债囚徒”忠县洋渡镇原镇长张龙兵案件警示录违纪违法事实张龙兵,男,汉族,曾任重庆市忠县洋渡镇镇长。2024年4月,张龙兵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经查,张龙兵伪造借款借据,对抗组织审查,违反政治纪律;收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礼品礼金,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长期借用管理服务
2025-04-28 14:56:00
-
-
数学家们仍在追赶天才拉马努金
如果有这么一个人,写下这样的复杂公式,并声称是受女神梦中启发所得,大家伙儿通常会送他两个字:民科。但当这个人一生中数千次写下类似的数学公式和命题,并在此后的100年间,不断地被证实正确,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他是拉马努金。之所以再度火爆,是因为直到今天,数学界还不断有最新发现,在验证他当年留下的“谜
2025-04-28 12:46:00
热门文章
- Ne Zha and Ao Bing 'team up' for 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rap on closing early warning gap
- 红叶李进入盛开期,俯瞰济南西城 “花漾大道”| AI播泉城
- 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全省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 2024年宁夏商标注册12721件
- 辽宁:遥感影像共享节省近5.8亿元财政资金
- “熊孩子”丢湿巾砸中私家车!家长赔偿赔7000元
- 蹊跷借款金额引出假官司
- “我们与中国发展同频共振,和中国创新共生共进”
- “环保哨兵”何以沦为“污染帮凶”?全省首例!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造假3名主管获刑
- 海南今年为10万人免费接种乙肝疫苗 部分市县已启动摸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