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征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线索,全链条整治“三无”产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8:29:00
连日来,全国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公开征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线索。
此前4月10日的国务院食安办新闻发布会披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聚焦从农田到餐桌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监管,对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贮存、运输、寄递和配送、销售、消费、进口等各环节进行了系统梳理。梳理过程中对应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食用农产品协同监管、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审查、食品贮存监管、食品运输协同监管、食品寄递和配送安全管理、网络食品销售新业态监管、餐饮服务综合监管、进口食品风险联防联控等8个方面需要健全完善的机制措施。
在此背景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旨在深化巩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成果,通过开展集中整治、严惩重处违法行为,着力净化农村食品安全消费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通过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和警方等多部门协同,线上线下全链条整治,聚焦食品安全。
北京
4月14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宣布:“为期10个月!本市启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
针对农村地区存在的假冒伪劣食品问题,此次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重点聚焦原料污染、制假售假、欺骗误导消费等突出问题,针对农村地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集中交易市场、网络食品交易平台等重点场所,严厉打击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添加非食用物质、销售“三无”“山寨”食品、虚假宣传和违法宣称功能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力净化农村食品市场环境。
重庆
4月21日,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宣布,“亮剑”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公开征集违法违规线索。
此次征集内容包括: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不具备有效生产许可(登记)证、未持续保持许可(登记)条件、超出许可食品类别生产食品;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使用来历不明或污染物超标原料、未经检验检疫、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等生产食品;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商标、标识、生产许可证号等生产食品;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以贴牌、仿冒等形式,生产加工“山寨”食品;食品销售者未按规定取得许可(备案),超出许可(备案)范围经营;食品销售者设施设备、环境卫生不符合相关要求;食品销售者销售“三无”“山寨”、过期食品或篡改保质期食品,采购、销售、使用来源不明、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畜禽肉及水产品。
同时,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企业涉嫌销售“三无”食品、“山寨”食品,对食品功效、成分进行虚假或夸大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如明示或暗示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效,违规宣称减肥、降脂、壮阳等功能),或未审查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资质,以及线上线下销售涉及农村地区的其他假冒伪劣食品,均属举报范围。
福建
4月21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征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线索公告,决定即日起在全省市场监管领域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此次行动将持续至年底。
此次行动重点聚焦农村地区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和农村集贸市场、城乡接合部农贸市场、面向农村的食品批发市场以及农村地区食品销售主体,着力整治原料污染、知假造假、欺骗误导消费者3个重点问题,包括购买使用来历不明、未经检验检疫的肉类原料、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的植物源性食品原料、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用农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未经许可(登记)生产食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添加非食用物质生产食品,生产侵权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线上线下销售“三无”食品、“山寨”食品,虚假宣传和违法宣传功能等违法违规行为。
福建省市场监管部门将开展生产环节“正源”、线下销售环节“清流”、线上销售环节“净网”、专项抽检“护航”4个行动,全面排查治理农村食品生产销售全链条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农村地区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主体资质合法、生产许可条件保持、生产过程规范等情况。全面摸排农村市场、农村地区展销会、农村地区食品销售者,摸清相关主体底数;排查整治各类主体落实进货查验和索票索证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销售“三无”食品、“山寨”食品和销售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食品等情况。排查传统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等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是否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审查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资质;严厉打击线上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及虚假宣传、违法宣传功能等违法违规行为。
天津
自2025年4月至12月,天津市市场监管委组织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
天津市制定了《天津市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深化巩固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综合治理成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食品安全原料污染、知假造假、欺骗误导消费3个突出问题,努力维护群众健康和合法权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海南
4月24日,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开征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违规线索的通告。
通告称,即日起至2025年12月,公开征集线索范围包括:无证无照生产经营,未获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擅自从事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等活动;“三无”食品,生产经营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以及无生产厂家标识的食品;“山寨”食品,仿冒知名品牌食品的名称、包装、装潢,误导消费者购买的食品;过期食品,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或篡改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以次充好食品,使用低质量、劣质和来历不明原料生产食品,或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或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经营来源不明食品,无法提供食品合法进货凭证、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明材料,来源渠道不明确的食品;虚假宣传食品,对食品的性能、功效、成分等进行虚假或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商标侵权食品,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食品或类似食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
据不完全统计,除了上述省市,四川、山东、山西、黑龙江、河南、陕西、河北、安徽、广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市监部门均公开表态征集关于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线索。
澎湃新闻记者 吕新文
-
-
反浪费,向制度创新要动力(人民时评)
制度规定越细化,反浪费越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就越能有效防止“跑冒滴漏”节约粮食、防止浪费,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在这方面,笔者近来留意到两件事。一件是越来越多零食包装用上了可封口设计,一次吃不完一袋不要紧,封上口还能保存一段时间。另一件是单位食堂提供更多小份菜、推出称重计费后,不少同事都反馈按需取菜更
2025-07-10 08:54:00
-
-
宁夏固原市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清洁护食安”专项行动 力促小餐饮小作坊提档升级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小餐饮、小作坊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提升行业整体环境卫生水平,宁夏固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近日全面部署开展小餐饮、小作坊“清洁护食安”专项行动,切实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力促小餐饮、小作坊提档升级。本次专项行动精准聚焦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
2025-07-09 17:18:00
-
-
报告重大隐患予以重奖!国务院食安委发布意见
记者7日了解到,国务院食安委发布《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旨在发挥食品从业人员“内部知情人”作用,鼓励其主动参与监督,推动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有效防范风险隐患。按照部署,2025年12月底前,重点领域及较大生产经营单位将率先建立实施该机制;
2025-07-08 17:23:00
-
-
全国食品安全“吹哨人”系统上线!
7月3日,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该局开发的“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已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聚焦激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吹哨人”机制,畅通从业者及关联人员举报食品安全违法线索的渠道,与“全国12315平台”形成联动,推动构建“全民参与、全程监督”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该系统支持实名与匿名
2025-07-03 22:15:00
-
-
农业农村部调研组赴襄州区开展春防工作专项调研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张佳琪)6月12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调研员李汉堡、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正高级兽医师李鹏、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助理兽医师张宇鑫一行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专项调研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牛捍卫、疫病防治处处长伍敏、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
2025-06-16 19:46:00
热门文章
- Ne Zha and Ao Bing 'team up' for 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rap on closing early warning gap
- 红叶李进入盛开期,俯瞰济南西城 “花漾大道”| AI播泉城
- 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全省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 2024年宁夏商标注册12721件
- 辽宁:遥感影像共享节省近5.8亿元财政资金
- “熊孩子”丢湿巾砸中私家车!家长赔偿赔7000元
- 蹊跷借款金额引出假官司
- “我们与中国发展同频共振,和中国创新共生共进”
- “环保哨兵”何以沦为“污染帮凶”?全省首例!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造假3名主管获刑
- 海南今年为10万人免费接种乙肝疫苗 部分市县已启动摸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