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成“隐私刺客”,终究需要“法律亮剑”|时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7 12:05:00
近日,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民生消费领域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整治,覆盖全市5万多家经营主体的App和小程序,在随机抽查的197款应用程序中竟然发现了多达388项问题。App成“隐私刺客”,过度收集信息应该怎么防?(央视新闻)
当扫码点餐需要授权位置信息,当一款简单的手电筒App要求访问通讯录,当个人信息在不知情中被打包给第三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便利背后,App正悄然化身为潜伏在手机里的“隐私刺客”。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专项整治中查出的388项问题,不过是冰山一角,暴露的是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系统性漏洞。要终结这场“隐私围猎”,唯有让法律利剑真正出鞘。

图源/视觉中国
“隐私刺客”的作案手法早已形成套路。有的App玩起“霸王条款”,不勾选所有权限就无法使用,把“同意”变成用户不得不吞下的枷锁;有的则搞“暗度陈仓”,表面收集手机号,背地里却偷偷抓取通讯录,甚至将信息打包卖给营销公司牟利;更有甚者因技术疏漏留下“后门”,让用户信息在黑客攻击中如同“裸奔”。这些行为看似是企业的“技术选择”,实则是对用户知情权、控制权的公然践踏。
“隐私刺客”泛滥成灾,根源在于违法成本与收益的严重失衡。对企业而言,多收集一项权限就多一份数据资产,数据背后潜藏的商业价值足以让其铤而走险;而对用户来说,维权往往面临举证难、成本高的困境,多数人只能选择忍气吞声。即便偶有监管处罚,对违规企业而言,相较于数据带来的巨额利润,也可能沦为“隔靴搔痒”。这种失衡状态下,“法不责众”的心态助长了行业乱象。
要刺破“隐私刺客”的伪装,法律必须亮出牙齿。一方面,需细化个人信息保护的“红线”,明确哪些权限属于“非必要不收集”,让企业知道“可为与不可为”。比如,手电筒App无权染指通讯录,外卖平台不应强制获取病史信息,权限请求必须与服务功能严格匹配。另一方面,要强化违法惩戒力度,对恶意收集、泄露信息的行为重拳出击,不仅要追究企业责任,更要让相关责任人付出代价,形成“不敢违”的震慑。
监管的“探照灯”也需持续照亮角落。专项整治不能只是“一阵风”,应建立常态化的监测机制,利用技术手段自动识别违规行为,让“隐私刺客”无处遁形。对第三方平台更要压实责任,不能让其成为信息泄露的“中转站”。唯有监管不缺位、不松懈,才能筑起个人信息的防护墙。
用户的“反制”同样重要。面对权限请求多一份警惕,对过度索权的App果断说不,发现信息泄露及时举报。但个体的力量终究有限,唯有法律为其撑腰,让用户的每一次拒绝都有制度保障,每一次维权都能得到回应,才能形成“全民防刺”的合力。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到专项整治的推进,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框架已逐步完善,但“纸面上的法律”要转化为“行动中的正义”,还需监管部门的“零容忍”执法,需企业守住“不作恶”的底线,更需全社会对隐私权利的坚定捍卫。
唯有如此,当我们点击“同意”按钮时,才是真正的自主选择;当我们使用App时,才能安心享受便利而不必担忧“背后有人”。让法律亮剑,让“隐私刺客”无处藏身,这不仅是对个体权益的守护,更是数字时代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丨郭元鹏
-
-
App成“隐私刺客”,终究需要“法律亮剑”|时评
近日,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民生消费领域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整治,覆盖全市5万多家经营主体的App和小程序,在随机抽查的197款应用程序中竟然发现了多达388项问题。App成“隐私刺客”,过度收集信息应该怎么防?(央视新闻)当扫码点餐需要授权位置信息,当一款简单的手电筒A
2025-07-17 12:05:00
-
-
代抢?录入?小心 “票圈陷阱”!
小 心“票圈陷阱”暑假追演防坑指南宝子们!暑假热辣辣地来咯!谁不想去超嗨的演唱会?谁不想买到热门潮玩?可抢票、抢娃那叫一个难!好多宝子就动了歪脑筋,想找“非正规渠道”买票。可千万别!里面全是坑,危险系数拉满!1代抢票——信息“裸奔”风险大代抢服务,即消费者将个人身份证号、姓名等敏感身份信息,连同演出
2025-07-16 10:21:00
-
-
中百集团发布声明
7月11日,中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声明公告称:“中百好物APP”不是中百的!中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告中说,近日,中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客户服务平台收到多起关于“中百好物APP”相关问题的投诉。相关投诉信息均错误地将“中百好物APP”与中百集团及其下属公司中百仓储超市有限公司进行关联,已
2025-07-11 22:48:00
-
-
反浪费,向制度创新要动力(人民时评)
制度规定越细化,反浪费越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就越能有效防止“跑冒滴漏”节约粮食、防止浪费,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在这方面,笔者近来留意到两件事。一件是越来越多零食包装用上了可封口设计,一次吃不完一袋不要紧,封上口还能保存一段时间。另一件是单位食堂提供更多小份菜、推出称重计费后,不少同事都反馈按需取菜更
2025-07-10 08:54:00
-
-
网红医生不能乱科普丨豫论场
□悦连城“花椒加一物能治百病”“喝醋软化血管”“拍打肘窝能治疗血栓”,如今,打开社交媒体,一些医生主播面对镜头侃侃而谈,输出各种真假难辨的医疗“知识”,误导大众、制造焦虑、收割流量。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来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但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
2025-07-09 09:52:00
热门文章
- Ne Zha and Ao Bing 'team up' for 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rap on closing early warning gap
- 红叶李进入盛开期,俯瞰济南西城 “花漾大道”| AI播泉城
- 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全省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 2024年宁夏商标注册12721件
- 辽宁:遥感影像共享节省近5.8亿元财政资金
- “熊孩子”丢湿巾砸中私家车!家长赔偿赔7000元
- 蹊跷借款金额引出假官司
- “我们与中国发展同频共振,和中国创新共生共进”
- “环保哨兵”何以沦为“污染帮凶”?全省首例!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造假3名主管获刑
- 海南今年为10万人免费接种乙肝疫苗 部分市县已启动摸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