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发文:到西安,必点“新三秦文化套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0 09:59:00
到西安,必点“新三秦文化套餐”
来源:《中国文化报》 第4版
2025年8月8日
记者:秦毅

“这一刻,我真正触摸到了千年前的盛世长安。”在陕西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内的盛唐宴席上,来自新加坡的周睿琪与“李白”对诗后兴奋又激动,之后又在社交平台上贴出了自己的AI古风画像。
对海外游客来说,畅游三秦大地除了看兵马俑、登西安古城墙等之外,还有更多的选择——以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赳赳大秦》演艺、《帝国密码——秦始皇陵》全真XR(扩展现实)体验空间等为代表的文旅融合新项目,已成为海外游客到西安必点的“新三秦文化套餐”。这些项目不仅以得天独厚的秦风唐韵点燃文旅消费热潮,还通过文化与科技的深度交融,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之旅中,收获看得见、带得走、传得开的文化获得感。

△ 市民游客体验“中华图志·上元长安”VR项目



传统文旅往往是看景、听讲解、拍照“打卡”,游客处于被动接收状态;沉浸式文旅则通过场景营造、角色扮演、互动任务、五感体验等方式,让游客身临其境地进入历史场景或文化氛围,获得更丰富、更深刻的体验。
这个暑期,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日均接待游客超8000人次。从“开市”到夜幕,超百场互动对诗、情景演出等不间断上演,生动再现唐朝市井的热闹图景。在高温持续的古城西安,街区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开辟了一个兼具沁凉避暑与深度体验的盛唐秘境。
当大唐“鸿胪寺少卿”一声“上元节西市开市”的吆喝声响起,一座华丽、热闹、开放、包容的长安城渐次在游客眼前铺展开来。街区内数百名工作人员着唐装、言古语、行唐礼,俨然一副“长安本地人”做派,体现出润物无声的仪式感。游客也能穿唐服、绘唐妆,化身唐“潮”人,融入街景,实现从“观剧”到“入戏”的转变。


在大型沉浸式剧本游戏《大唐永不眠》中,游客通过与“上官婉儿”“孙思邈”等角色共同完成任务、收集信物来解锁剧情,在解谜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唐代市井风俗、科举制度等文化内核。此外,街区还设置了华阴皮影、面塑、葫芦烙画等非遗表演与体验项目,游客可亲手制作绒花、百花香囊、水拓画,将文化记忆转化为充满满足感、成就感的个人创作。
以沉浸式文旅为载体,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将历史文化转化为“可经历的生命体验”,让中华文化生长在街区内。匈牙利游客安东说:“这个地方非常奇妙、美丽。这次是家庭旅行,我们一家人第一次来这里,都非常享受这趟旅途。我会把这里推荐给我的朋友们。”据悉,为方便海外游客参观游玩,街区内还特别增设了境外支付、护照购票、双语引导等服务。



陕西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以周礼秦制奠基、汉风唐韵辉映的历史脉络,持续释放着跨越时空的文化感召力。在这片厚植文明基因的沃土上,除了辉煌灿烂的盛唐文化,秦文化也正以创新姿态焕发新生。自2024年9月27日公演以来,大型秦文化演艺《赳赳大秦》已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超58万人次,在文旅演艺市场掀起一阵强劲的“大秦风潮”。
《赳赳大秦》通过小人物黑夫从普通士卒到帝国卫士的成长历程,将秦统一六国的宏大历史转化为个体命运叙事。在观演体验上,以行进式剧场配合360度实景舞美、全息投影及水电雾风体感特效,激发观众的身体感受进而沉浸于观演,成为历史的“亲历者”,读懂“华夏,从此中国”的深刻内涵。

为满足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观演需求,演出剧场的醒目位置摆放了多语种宣传折页,详细介绍剧目背景、主创团队及剧情梗概,并免费提供同声传译设备,涵盖英、俄、法、日、韩等多语种。如今,观演的海外游客占比持续上升,《赳赳大秦》也成了他们了解秦文化的“第一扇窗口”。法国游客安娜说:“我对秦始皇和兵马俑的故事非常感兴趣。通过演出好像真的走进了那个时代。”


据介绍,另一部秦文化主题的文旅产品《帝国密码——秦始皇陵》全真XR体验空间,已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国际旅游广场正式启幕。空间以“历史性复刻、电影化叙事、科技化呈现”为特色,首次全景再现秦陵地宫的神秘面貌,以独特的视角向世界讲述一段穿越两千年的传奇故事,不仅为历史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树立了创新示范,更为海内外游客提供了高品质的文化消费新选择、新场景。
在文化与科技的双重赋能下,暑期陕西文旅市场持续升温,以“秦风唐韵”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越来越多的沉浸式文旅项目,让海外游客亲身经历、亲手触摸、用心感受、动情参与,身临其境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声明:本账号所发布的照片、视频版权均归陕文投集团所有,受法律保护。未经授权,不得商用,转载请标明出处,侵权必究。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赵佳欣
-
-
《中国文化报》发文:到西安,必点“新三秦文化套餐”
到西安,必点“新三秦文化套餐”来源:《中国文化报》 第4版2025年8月8日记者:秦毅“这一刻,我真正触摸到了千年前的盛世长安。”在陕西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内的盛唐宴席上,来自新加坡的周睿琪与“李白”对诗后兴奋又激动,之后又在社交平台上贴出了自己的AI古风画像。对海外游客来说,畅游三秦大地除了看
2025-08-10 09:59:00
-
-
山东博物馆召开泰山历史文化展览专家座谈会
为深入挖掘与弘扬泰山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精心打造展现中华文明标识的高水平文化展览,山东博物馆于2025年8月9日组织召开泰山历史文化展览专家座谈会。会议在山东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副局长孙波,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郑岩,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2025-08-09 22:24:00
-
-
好评中国丨“人水共生”的河海文化解码“何以中国”
天津中心城区城市景观。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孟宁当渤海湾的潮声漫过防波堤,海河像一条缀满星光的缎带,在津沽大地上舒展腰肢——这条承载着九河奔涌的“母亲河”,正以千年不息的流淌,诉说着一座城与水共生的传奇。天津,这座因水而生、伴水而兴的城市,用河海交汇的独特身姿,在“何以中国”的时代叩问中,写下了一
2025-08-08 13:41:00
-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将向全国公益配送26万余册
本报讯(记者李婧璇)近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的第二十届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城市图书馆馆长联席会议上,国家图书馆启动《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全国公益配送活动。本次活动将向全国3800余家文献存藏机构配送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配送范围力求实现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纵横全
2025-08-08 09:43:00
-
-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草香里的黄河印记
杜梦菲还记得那年暮春,我在淄博的老街上闲逛。青石板路两旁,老字号的店铺鳞次栉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槐花香。就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位老奶奶摆着个小竹筐,里面卧着几只草编兔子。那兔子身穿花布裙,手垮小菜蓝,耳朵尖上还透着点嫩黄,像是刚从电视里的动画片中蹦出来的。我蹲下身,指尖小心翼翼拾起,心中涌起一阵
2025-07-28 11:14:00
热门文章
- Ne Zha and Ao Bing 'team up' for 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rap on closing early warning gap
- 红叶李进入盛开期,俯瞰济南西城 “花漾大道”| AI播泉城
- 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全省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 2024年宁夏商标注册12721件
- 辽宁:遥感影像共享节省近5.8亿元财政资金
- “熊孩子”丢湿巾砸中私家车!家长赔偿赔7000元
- 蹊跷借款金额引出假官司
- “我们与中国发展同频共振,和中国创新共生共进”
- “环保哨兵”何以沦为“污染帮凶”?全省首例!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造假3名主管获刑
- 海南今年为10万人免费接种乙肝疫苗 部分市县已启动摸底工作